以真实力挑战远超国标的考验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备受瞩目。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动力电池安全性对整车的安全和性能至关重要。因而动力电池安全性也成了电池厂商、整车厂乃至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电池的性能高低受环境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极端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容易出现性能下降、短路起火等问题,使得很多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安全性担忧。
针对消费者的顾虑和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长安汽车下足功夫,在安全性上做到精益求精,最近更是参加了远超国标标准的安全测试,共有“百水不浸”、“真金火炼”、“钢筋铁骨”三大项目,下面来看看动力电池在测试中的具体表现。
第一关“百水不浸”就是浸水挑战。国标要求是30min浸水时间,此次长安“金钟罩”电池试验环境更恶劣,要求是2倍国标IPX8时长和20倍国标IPX9时长。其中在IPX8防水测试中将电池包放置在导电性更强的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浸泡;而在IPX9防水测试中采用水温更高的高压水枪,进行更长时间的喷水测试。
具体试验方法是以实车装配方向把电池放置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水深淹没电池后保持60分钟,模拟车辆在雨天环境下涉水行驶、停车位积水等场景。然后用85°高温以及8000~10000Kpa高压的水持续对电池进行1小时高温高压喷水,考察电池包的外壳防护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外部液体进入电池包。
最终动力电池经受住了挑战,即使进行高温高压喷水也没有液体进入电池包,同时电池也没有发生短路、起火、爆炸等情况,不得不说电池包的密封性相当到位。
第二关的“真金火炼”是火烧挑战。国标要求动力电池直接燃烧70s,间接燃烧60s,此次试验则是2倍国标时长。动力电池置身于燃烧正旺的热火中进行直接燃烧和间接燃烧,其中直接燃烧是将动力电池直接暴露在火焰中140秒,而间接燃烧就是将动力电池放置在耐火隔板的油盘上120秒,外焰温度达到800°,考虑动力电池在火烤高温环境下能否保持稳定的工作性能。
试验结束后,动力电池移开火源没有起火燃烧,并且试验完成2小时后也没有发生爆炸,防火性能相当出众。
最后第三关“钢筋铁骨”项目是热扩散挑战,该项目是被行业公认为考验电池安全最常用,也是最极端、苛刻的针刺试验。具体方法是用钢针贯穿电池,来模拟汽车电池短路的意外状况,以此来验证电池发生热失控后的安全性能。
按照国标要求,针刺或加热触发1颗电芯热失控,报警后5min内不起火即为达标。而本次试验同时对电池包中的两颗电池进行穿刺,同时触发2颗电芯热失控,来验证电池在热失控方面的表现。
最终结果来看,试验完成的5分钟后并未发生起火、爆炸,电池包发生电池内短路时的热稳定性有保障,能有效呵护用户的用车安全性。
通过此次试验可以明确看到,长安“金钟罩”电池安全性设计“不走常规路”,多方位设计都高于行业标准,面对远超国标的安全性测试时均能顺利通过,比其他品牌车型更加给用户带来安心的用车体验。
远超国标的极限测试,意义重大
或许很多人有疑问,一款车型的电池安全性达到国标便可以上市销售,为何还要花费大功夫去超越国标?
其实这种看法也有一定合理性,但是要知道,国标要求的动力电池测试标准是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电动汽车事故场景以及检测机构的测试经验,在综合考虑国内使用工况的特殊性,以及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制定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常规用车状态下设定的标准。
但是在日常用车过程中,有时候无法避免更加恶劣的用车环境。为此,长安“金钟罩”电池进行远超国标的设计,以及对动力电池进行更严格的测试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情况下才能更全面、更深度地呵护用户的出行安全。
写在最后
安全技术是动力电池的第一核心技术,也是新能源车可以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长安汽车此次成功通过超越国标的电池安全极限测试,体现了其以苛刻标准自我要求,以及对于电池安全的极致追求,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安全无忧的新能源出行方案,更以此树立了电池安全的全新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广州车展,长安汽车还发布了电池未来发展战略规划,通过电池与整车的内外兼修,全面解决用户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焦虑。未来长安汽车也将升级液态电池和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以及应用包括军工标准的新型隔热材料、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内的尖端技术,全方位给用户带来安心和舒心的用车体验。